野外急救基础:掌握几项关键技能保命
2025-01-10 阅读:237
1. 止血
直接压迫法:如果出现外伤出血,使用干净的布、纱布或急救包中的绷带直接压住伤口,保持持续压力,直到止血。
止血带:对于肢体大动脉出血(如手臂、腿部),如果止血无法止住,使用止血带将出血点上方扎紧,以减缓血流,争取更多时间进行救援。
2. 心肺复苏(CPR)
成人CPR:用双手掌根在胸骨下半部进行有节奏的按压,每次按压深度应为5-6厘米,每分钟100-120次。同时进行人工呼吸(如果可行),每次2次,吹气要充满胸腔。
在野外,如果没有人协助时,及时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是关键,同时持续进行CPR直到专业人员到达。
3. 骨折和扭伤的处理
固定骨折:使用任何坚固物品(如木棍、帐篷杆、衣物等)将受伤部位固定,避免进一步损伤,保持骨折部位尽量不动。
冰敷扭伤:对于扭伤或扭曲,尽快冰敷减轻肿胀。避免剧烈活动和进一步的压迫。
4. 判断中暑与脱水
中暑:如果遇到酷热天气,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出汗过多、皮肤发红或干燥等症状,立即转移到阴凉处,补充水分,必要时使用冷敷降温。
脱水:出现口干、皮肤弹性差、极度口渴等症状时,应尽快补充含电解质的水(如运动饮料),避免直接饮用大量清水,防止引起低钠血症。
5. 预防和处理野生动物咬伤
蛇咬伤:一旦被蛇咬伤,立即远离蛇,并尽量保持冷静。切勿试图吸出毒液。伤口处保持低于心脏的位置,尽快就医。
昆虫叮咬:对于蜜蜂、蚂蚁等昆虫的叮咬,若产生过敏反应(如呼吸困难、肿胀加剧等),应迅速使用过敏药物(如肾上腺素笔)并就医。
6. 创伤的清理与包扎
清洁创口:如果有伤口,首先用干净的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,避免使用含酒精的物品清洗,以免进一步损伤皮肤。
包扎创口: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覆盖伤口,再用绷带固定。保持伤口干净,避免感染。
7. 冷冻伤与冻伤处理
冷冻伤:在寒冷环境中,若皮肤发白、硬化且有麻木感,应迅速转移到温暖的地方,轻轻用温水浸泡或包裹热物品进行加热,但避免直接使用高温物品。
冻伤处理:避免摩擦或热源过近接触患处,逐步恢复温暖。
8. 迷路处理
保持冷静:如果迷路,首先确保有足够的水和食物,尽量保持体力。不要盲目穿越危险区域。
寻求救援:如果手机信号良好,尽量联系求救。可以使用反向大法(如利用溪流、阳光等方向线索)来重新定位,避免夜间活动。
总结:
掌握野外急救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,也能帮助他人提高生存几率。在野外活动时,随身携带急救包,了解急救方法并加以练习,保持冷静与理智是面对危险时最重要的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