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产品系列
关于拓蜂
户外探索
新闻动态
客户服务
联系我们
看云层:若出现 “乳白棉花云快速变厚变黑”(积雨云特征),1 小时内可能有暴雨,立即停止活动;
看风向:突然无风或风向骤变(如南风转北风),伴随气温骤降,是暴雨前兆;
看地形:确认营地是否在 “锅底形” 洼地、河道两侧 50 米内,这类地形 10 分钟即可积水;
查装备:提前将帐篷防风绳拉紧(每根受力均匀),地钉加深至 2/3 长度,防水袋密封电子设备和衣物。
? 大树下:雨水导电 + 树枝易断,雷击风险是空旷地的 5 倍;
? 山洞深处:暴雨可能引发山洪倒灌,洞口 5 米内才是安全区;
? 帐篷内硬撑:若帐篷开始积水或周边水流成线,立即撤离至地势更高的岩石堆、山脊线(无落石风险处)。
若发现溪水突然变浑浊、流速加快,立即向与水流方向垂直的高处转移(如山坡侧面),切勿顺流或逆流奔跑;
转移时用登山杖探路,避开被淹没的沟谷、草丛(可能暗藏深坑),多人同行时用绳索串联,保持 1-2 米间距。
不选 “蛇类宜居地”:避开杂草茂密的湿地、岩石缝隙、枯树根部(蛇类白天避暑、夜间捕猎的高频区域);
不遗留食物残渣:露营时将零食、肉类密封在金属盒中,挂在距地 2 米以上的树干(蛇对血腥味敏感,尤其老鼠聚集处易招蛇);
不穿 “暴露装备”:夜间活动必须穿高帮徒步鞋 + 厚袜子,裤脚扎紧(蛇的攻击高度多在 30cm 以下)。
静止:发现蛇后保持身体不动(蛇的视觉差,移动会被视为威胁),观察蛇的头部形状(三角形多为毒蛇,圆形多为无毒蛇);
后退:缓慢后退(步幅≤30cm),与蛇保持 5 米以上距离,切勿转身狂奔(可能引发蛇的追击本能);
绕路:若蛇挡住去路,从其侧面 10 米外绕行,避免踩踏蛇的 “攻击范围圈”(约为蛇体长的 1.5 倍)。
立即结扎:用弹性绷带(或撕成条的衣物)在伤口近心端 5-10cm 处结扎(如脚踝被咬扎小腿,手掌被咬扎小臂),松紧度以能插入 1 根手指为宜,每 15 分钟放松 1 分钟(防止肢体坏死);
冲洗排毒: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 3-5 分钟(不要用酒精、碘伏刺激伤口),用消毒刀片在牙印处划开 0.5cm 浅口(仅适用于野外无医疗条件时,城市周边露营直接送医);
禁忌操作:绝对不能用嘴吸毒液(口腔黏膜吸收更快)、不能冰敷(加速毒素扩散)、不能奔跑(心跳加快会让毒素循环加速)。
三禁:禁在帐篷内、草丛中、枯木堆旁生火;禁使用汽油、酒精等易燃液体助燃;禁在风力≥4 级时生火(火星易引燃周边);
三必须:必须清理生火点周围 3 米内的树叶、枯枝(铺防火毯或石块);必须有人全程看守火堆(尤其儿童远离);必须用沙土彻底灭火(浇水至无热气、无火星,用树枝拨开检查)。
症状:若在密闭空间(如帐篷内用燃气炉煮食)出现 “头晕 + 恶心 + 口唇发绀”(嘴唇呈青紫色),100% 是 CO 中毒;
急救:立即转移至通风处,解开衣领,保持侧卧位(防呕吐物窒息),若呼吸微弱,立即做人工呼吸并拨打急救电话;
预防:燃气炉必须放在帐篷外,或帐篷门 / 窗完全打开(空气对流),夜间取暖禁用 “煤炭火盆”(CO 无色无味,中毒时难察觉)。
不盲目走动:停止前进,在原地标记(用石块摆十字或折断树枝指向来向),避免 “越走越远”;
不消耗体力:坐下或靠树休息,保存能量(人体在静息状态下,水和食物可支撑更久);
不放弃信号:每小时用手机尝试拨打 112(全球通用紧急电话,无信号时可能接通卫星基站),同时开启手机定位(即使无网络,部分手机可记录轨迹)。
声音信号:用哨子按 “三短三长三短”(SOS)规律发送,间隔 1 分钟重复一次(比呼喊节省体力);
光线信号:夜间用头灯闪烁 SOS(3 短 3 长 3 短),白天用镜子、金属杯反射阳光(每 5 秒闪一次,持续 3 分钟停 1 分钟);
烟雾信号:在开阔地用湿柴生火(产生浓白烟雾),每 30 分钟加一次柴,烟雾高度≥3 米才易被发现。
食物存放:所有食物、垃圾袋密封后挂在距地 3 米以上、远离树干 1 米的树枝上(熊站立可达 2.5 米,野猪会拱地);
营地清洁:餐后用湿巾擦拭嘴角和手部(去除食物气味),厨具用热水清洗后远离帐篷存放;
遇袭应对:若与熊正面相遇,保持站立(不要下蹲),缓慢后退,轻声说话(让熊知道你是人类),切勿转身跑(会激发捕猎本能)。
在帐篷周围撒少量辣椒粉、风油精(刺激性气味可驱赶小型动物);
睡前将鞋子内侧喷驱蚊液(防止动物钻进鞋内筑巢);
若发现动物靠近,用手电筒强光照射其眼睛(多数夜行动物怕强光),缓慢起身吓退,不要用手直接驱赶
上一篇 露营装备 DIY:用旧物改造 5 个实用工具,省钱又好用
下一篇 轻量化露营终极方案:如何用 15kg 装备完成 3 天徒步
阿里巴巴站
淘宝站
苏公网安备 32050602011479号